近年来,腾博会(中国)官方网站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,坚守儿童利益优先原则,紧密结合本市发展实际与民政职能,积极探索创新,不断提升特殊困难未成年人群体关爱服务质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精准聚焦,摸清儿童保障底数。为实现对特殊困难儿童的精准关爱,精准界定四类重点保障和摸排对象:一是父母双亡、由三代以内亲属监护照料的社会散居孤儿;二是涵盖家庭困境、自身困境、监护困境、临时困境等情形的困境儿童(其中包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);三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、不满十六周岁的留守儿童;四是随父母或监护人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、不满十六周岁的流动儿童。截至2025年6月,我市社会散居孤儿有72名,困境儿童达4238名(其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95名),留守儿童114名,已录入系统动态管理的流动儿童51016名。精准的数据统计为后续关爱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多措并举,扎实开展关爱工作。构建“四级贯通”体系,夯实工作基础。积极落实《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方案》,争取各级资金2460万元新建银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。目前,全市已有1家地市级未保中心,5家县区级未保中心(含在建项目),预计2025年底县区级未保中心将实现全覆盖。已建成乡镇(街道)未保工作站55个,实现乡镇(街道)全面覆盖;打造村(居)儿童之家518个,覆盖545个城乡社区,覆盖率达95.27% 。为每个乡镇(街道)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,每个村(居)配备一名儿童主任,实现未保工作专人负责,让关爱服务直接触达每一位未成年人。每年定期举办民政系统儿童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,累计覆盖400余人次,切实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业务能力。同时,编印下发《儿童福利政策摘编》700份,为基层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。
加大救助力度,保障基本生活。建立困境儿童科学分类和精准保障制度,严格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,扩大保障范围,确保精准认定与保障。及时足额发放孤儿养育津贴,并将数据推送相关部门落实帮扶。自2024年1月1日起,儿童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儿童按每人每月1600元发放,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(含艾滋病毒感染儿童)按每人每月1200元发放。2025年截至6月底,累计发放孤儿养育津贴460余万元,惠及超690余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。积极落实民政部福彩公益助学项目,为18岁以上仍在就读的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助学资金。仅2025年上半年,就为21名孤儿发放助学金10.5万元,助力他们追逐学业梦想。
落实关爱帮扶,完善服务机制。深入落实《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》,联合多部门开展精神素养提升、监护提质等五大专项行动。上半年,走访慰问困境儿童2400余人次,开展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94场,覆盖3270人次。开展“塞上护童 相伴成长”服务活动,组织集体观影50场,观影人次1435人。“六一”前夕,联合多部门开展“润心伴成长·同心护未来”困境儿童关爱活动,筹集善款4万元,邀请50名困境儿童走进宁夏科技馆,为250名儿童发放学习礼包。各县(市)区开展“庆六一”活动16场,惠及困境儿童567人。通过集中摸排录入,协调获取教育、公安等部门10余万条数据,将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动态管理。为流动儿童提供与户籍地同等公共服务,解决其在居住登记、托育、就学等方面难题,并落实关爱保障措施,已为6名流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津贴补差3千元。
聚焦心理健康,实施关爱项目。连续五年累计投入各级资金400余万元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项目,连续两年纳入市政府民生“十心”实事。2025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力量,为600名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。依托学校、社区等定期开展心理筛查评估,截至目前,已对606名困境儿童进行心理测评及综合分析,为9名个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24次,开展幸福养育主题活动2场,累计服务450余人次,有效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。
履行政府职责,救助临时遇困儿童。安排专职工作人员、专业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,为临时遇困未成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。今年以来,市未保中心累计救助流浪乞讨、监护缺失等临时遇困未成年人46人,并通过护送返乡等方式妥善安置。对民政保障对象按照“一人一档”要求进行常态化摸排、走访,掌握未成年人基本信息。一旦发现儿童疑似受到侵害等危险情形,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处置。儿童主任入户时督促指导困境儿童、留守儿童家庭监护情况。近一年,全市开展家庭监护能力评估1519例,109名留守儿童全部签订委托照护协议。对于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,通过委托儿童福利机构照护等方式解决监护问题。
在特殊困难未成年人群体关爱服务工作中,腾博会(中国)官方网站 将持续发力,不断优化工作方法,整合社会资源,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茁壮成长,共享社会发展成果。